以下純屬個人碎碎唸感想,不適者勿入在看完熱烈的周日狂熱夜之後,卻在板上看到了這樣的消息,其間的心情落差,大概只能用感慨及複雜來形容。

我只能說,他們是很認真的在做節目

但是,不是在做歌手


姑且不論是真作假、被爆料,還是偽作假、真炒作,他們都讓節目的話題性達到了另一個高峰。

若不管所謂真假公平,因為這樣的事件,使得這個節目被注意、有版面,引發鄉民們一連串的討論,儘管有人拒看、有人批評,但──也有話題,就這方面來看,這一個節目是成功的。

本來就是嘛,做一個節目的大前提,並不是要它多有教育性、多感人肺腑、多發人深省,而是要讓這個節目大賣。

這一點,不管是在哪個產業均是如此。

就像一個責編,儘管做出的書再好看、再富教育意義,但銷量卻難看得可以,那,又有何用?

不管再怎麼有理想的人──除非他有能使其無所畏的本錢及後盾──在現實的屋簷下,總是不得不將頭低下三分。


總之,無論真相為何,這貌似「龍捲風」的情節發展,的確增加了這個節目的「可看性」。

一個公正卻默默無聞的節目,一個亦偏亦正卻極富話題性的節目,若不論及所謂的「長久性」(基本上,我不太相信台灣的節目可以做到多長久),怎麼想,都覺得後者比較賺錢。



每當聽到了他人口中「過度消費」、「膩了」的感想、還有所謂的「比第一屆感情更好」以及狂上節目的情形,再看到宥嘉那番「好久沒有可以像這樣盡情唱歌(的節目)」的話(←依稀記得大概是這樣的意思),都不由得覺得:他們真的很認真的在「捧紅」藝人、「消費」藝人。

但不是在培養歌手。

這樣說或許不甚妥當,因為我終究不是那個領域中的人。但,至少我看到的、聽到的,都不是他們多有計畫性的培養著他們,而是不斷曝光、通告、以及疲累。

這樣的情形無可厚非。畢竟,刀口上的生意有人幹、賠錢的生意沒人做,曝光等於進帳,有誰不想趁機會多賺一點?

只是,當初抱著單純的心(還有愛)去看他們成長的我,總會覺得可惜,總會覺得無奈。

總會覺得──

到底,還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?

那番不做君不君臣不臣其中一員的話語言猶在耳,留到今日,可以相信的成分,究竟還剩下多少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rasaku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