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外的饒恕
Crossroads: A Story of Forgiveness




企業家布魯斯(狄恩肯恩飾),因為一個從天而降的悲慘意外,失去了的太太和兒子,他發現車禍的原兇是個飆車少年,於是請來知名女律師要在法庭上為妻子與兒子討回公道,但就在即將判定勝訴時,布魯斯改變主意徹回告訴…

布魯斯選擇原諒肇事少年,並且與少年到各校宣導,現身說法以減少悲劇的發生,在宣導與少年的互動中,布魯斯學會了寬容與包容,也化解了喪親之痛,及自己對於家庭疏於關注的懊悔。


這是選舉那天晚上(3/22)無聊亂轉看到的電影。

轉到時,劇情恰巧進行到主角布魯斯不相信自己的妻女是因意外死亡,於是不斷懇求知名律師為己辯護的橋段。

原本,我以為即將展開的是一連串精彩、諜對諜的調查手法,甚至牽扯出什麼重大的不法案件──你知道,好萊塢都愛搞這一套。

結果沒有。

主角只經過一點點曲折便找到車禍原凶肇事的證據,而後進一步將之起訴。

這讓我有些意興闌珊。

只是,卻又因電影著意的鋪陳又繼續看了下去,一直看到演員表出現,腦中滿滿地都是刑法的相關理論與意涵。

我想,這部電影的重點在於布魯斯看到肇事少年的那一刻。

因為之前並未親眼目睹少年的真面目,以至於布魯斯一直以為少年應當是個面目猙獰、桀傲不馴、滿面刺青的凶惡青少年──簡單的講就是自行將其妖魔化。

但出乎他意料的是,凶手竟是一般時下、普通乾淨的大學生,站在法庭上與一般人一樣怯懦,一樣低首、恐懼地顫抖著。

這時,閃過我腦中的是小周那恍若洪鐘的聲音──

「我們不能苛責過失犯。

 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,每個人創造風險、實現風險的機率也越高。

 我們可以說自己絕不會故意去打人,但又有誰可以發誓自己不曾不小心碰撞到別人?」

聽了小周的幾堂課,我開始相信法律人是無情的。

因為他們與一般感性的社會大眾不同。當事件發生時,他們所做的,並非盲目譴責看來強勢的肇事者(行為人),而是會先釐清:行為人是否有應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的狀況、是否在兩害相取其輕的法益衡平主義之下,已將侵害減到最低?

更重要的是:行為人是否有犯罪的意圖。

當我們看到一件車禍案件的發生,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苛責當事人,抑或是探求其中的真相?

若是當事人已採取了使傷害降到最低的方法,我們應該一味的責罰他,抑或予以量刑減輕?

有侵害他人的意圖、故意去做法所不容的行為,理所當然的,我們應予以懲戒;但若是未有犯意
、僅是一時不察的過失呢?

就如小周老師所說的,過失犯是一種潛在的犯罪,而我們都能保證,自己絕不會有成為過失犯的一天嗎?

電影中的少年原本是以殺人罪起訴,刑罰最重將高達三十年;然而,因布魯斯之故,他被改判較輕的過失致死罪。

布魯斯在初次見面的震驚之後,與少年展開了長談。他親眼看到了少年的悔恨,以及與自己兒子一樣的莽撞與思慮未周。

經過一番掙扎後,布魯斯放棄了原本的報復心態,而要求法官將年紀尚輕的肇事者去除重刑犯的紀錄,改判為在家監禁及社區服務──讓少年以己身經歷為演講題材,告誡與他一樣愛玩、一樣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。

布魯斯說:只要能救活一個青少年,妻女的死將更有意義。

對於一個青少年而言,這是一種恩賜;對於一個喪偶喪女的人而言,這是一種偉大。

只是,我對於這樣的結局不太滿意,因為實在太過理想──畢竟,要被害者遺族真心放下仇恨,理性的判斷、原諒,根本是強人所難。

然而,在電影結尾,我卻不得不由衷地敬佩布魯斯。

對於這位真實存在於社會上的人,油然升起敬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rasaku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